采矿工程系源于1938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矿冶系采矿组,发展历经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和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米兰(中国)采矿工程系。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1955-1972年期间采矿工程专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五年制采矿工程本科专业之一。学校在采矿工程系的基础上,先后分出并成立了测绘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安全学院。
作为学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专业之一,经过八十年的发展,采矿工程专业培养了一支热爱煤炭事业、扎根西部、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学科队伍,构建了基础研究、工程实践、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特色平台和环境,取得了一批具有典型西部特色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已成为我国采矿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专业发展历程
采矿工程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2018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业,2012年、2015年、2018年三次进行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师资队伍
采矿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实验教师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作为我国西北惟一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百人计划团队,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
三、教学科研平台
采矿工程专业拥有采矿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煤矿开采与安全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应用型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教学科研平台,通过平台融合,将,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实践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学术环境。
四、教学科研成果
采矿工程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学科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5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其中,,“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成果(2013),在新疆、甘肃、四川等8 个省市的十余对矿井应用,推广至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成果(2012),在榆神府矿区等推广应用;“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与深加工关键技术”成果(2015),开创了千万吨矿井群快速建设与投产、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与清洁利用的综合与协调发展模式。
五、人才培养
经过80年的发展,采矿工程专业培养了3000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在全国煤炭工业和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伍永平、长期扎根于边疆煤炭工业的“吴登云式好干部”吴甲春和“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陈苏社等一大批知名校友。